优势
关键特性
高效生产能力
铝合金压铸采用精密模具,实现快速大批量生产,大幅降低零件单位成本。适用于需要批量稳定、快速交付的行业,优化生产效率。
卓越尺寸精度
通过模具设计与工艺控制,压铸件可在严格公差范围内一致成型,几乎无需后续机械加工调整,保证每个零件符合设计要求。
优异表面质量
压铸件表面细腻光滑,细节丰富,最大程度减少二次表面处理需求,节省加工时间和成本,同时提升零件美观与功能性。
材料与能耗效率
精确的射出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材料浪费,铝的低熔点大幅降低生产能耗,兼顾成本节约与环保可持续制造。
行业
典型应用
航空航天
飞机发动机壳体、航空电子设备外壳、结构支架
汽车
发动机缸体、变速箱壳体、轮毂
消费电子
笔记本电脑外壳、相机机身、散热器
电动出行
电机外壳、电池包壳体、轻量化齿轮箱壳体
能源
太阳能逆变器外壳、散热壳体、LED灯具本体
医疗器械
诊断设备外壳、手术器械手柄、耐用医疗外壳
通信
路由器外壳、基站组件、天线支架
照明
户外LED外壳、泛光灯壳体、装置支架
电动工具
工具壳体、齿轮箱外壳、散热电机壳体
锁具系统
门锁壳体、高安全性外壳盖、电子锁本体
标准
能力
铸件尺寸(mm)
10-1000
最大铸件重量(kg)
10
最小壁厚(mm)
0.5
公差(mm)
0.02
表面粗糙度
Ra1.6
尺寸公差等级
CT4-CT7
最小起订量
500
附加服务
CNC 加工 粉末喷涂 阳极氧化 装配 包装 等
设计要素
建议(行业标准值)
原因 / 说明
壁厚
典型范围:1.0–3.0 mm(理想:约2.0 mm)
确保均匀冷却,最小化收缩缺陷、气孔和翘曲。
圆角半径
最小内圆角:0.5–1.5 mm
降低应力集中,优化金属流动,减少裂纹风险。
拔模斜度
标准拔模:每侧1°–3°(最小1°)
方便零件脱模,减少模具磨损和表面缺陷。
倒角
内部倒角半径:至少0.5–1.0 mm
改善金属流动,降低应力集中,防止开裂。
加筋肋
厚度约为相邻壁厚的50%–75%
增强强度而不增加过度厚度,防止收缩孔和变形。
肋高度
高度≤肋厚度的5倍(最大推荐)
保持结构完整性,避免充型与凝固问题。
孔
最小孔径:1.5 mm;深径比≤3:1
保证可铸造性及易于注填,防止模具过早损坏或粘模。
分型线
保持分型线平整/简单;飞边≤0.15 mm
简化模具设计,减少飞边产生,提高尺寸精度。
嵌件
最小埋深:嵌件直径的2倍
确保嵌件稳定定位并与铸件牢固结合。
文字和标识
高度/深度:至少0.4–0.6 mm
保证清晰可读,避免填充问题。
冷却系统
冷却通道与型腔距离:15–25 mm
提供均匀冷却与有效凝固,保证最佳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