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
关键特性
生产成本优势
砂型铸造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砂型和最小化的工装,实现经济高效的生产。该工艺可制造大尺寸及定制铸件,降低准备成本并提供竞争力的价格,同时保证优异质量和可靠性能。
材料多样性
砂型铸造支持铸铁、钢及有色合金等多种金属,可根据性能需求灵活选材,确保组件具备优异力学性能并符合行业标准。
设计灵活性
砂型铸造工艺支持复杂形状和精细细节,可生产定制零件,满足创新需求,同时确保结构完整性、成本效益及高质量。
可持续可循环
砂型铸造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砂型并优化材料使用,减少浪费;同时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助力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制造。
行业
应用
航空航天
发动机缸体、结构框架、齿轮箱壳体
汽车
发动机缸体、气缸盖、变速箱壳体
消费电子
大型家电框架、热交换器外壳、设备外壳
电动出行
电机壳体、重载齿轮箱部件、电池托盘
能源
泵壳体、阀体、风力涡轮部件
医疗器械
设备底座、大型诊断机架、耐用支架
通信
大型天线支架、通信设备外壳、基站壳体
照明
路灯外壳、灯座、户外灯具外壳
动力工具
压缩机壳体、重载工具框架、电机壳体
锁具系统
保险箱壳体、重载锁扣部件、结构性锁体部件
参数
能力
铸件尺寸 (mm)
10–1000
最大铸件重量 (kg)
10
最小壁厚 (mm)
0.5
公差 (mm)
0.02
表面光洁度
Ra1.6
模具等级
CT4–CT7
最小起订量 (MOQ)
500
附加服务
CNC 加工,粉末涂层,阳极氧化,组装,包装等。
设计要素
建议(行业标准值)
原因及益处
壁厚
典型最小:5–8 mm
确保金属流动、模具填充,并防止气孔和收缩缺陷。
圆角半径
内部最小:3–6 mm
减少应力集中,改善金属流动,防止裂纹。
拔模斜度
斜度:通常2°–5°/侧
便于模型脱模,减少模具损坏,提高表面质量。
圆角
内部圆角:至少3 mm
减少应力集中,增强铸件强度,并有助于金属流动。
孔径
最小:6 mm
确保模具填充完整,减少缺陷并便于芯盒取出。
负型
尽量避免或减少
简化模具设计,降低制作成本及缺陷风险。
表面粗糙度
Ra12.5–25 µm
反映砂型铸造特性;如有需要,可后处理提升表面质量。
公差
±0.8 mm/25 mm
砂型铸造可实现的精度;更紧公差会提高成本。
文字与标识
最小高度:≥5 mm
保证标识在粗糙表面上清晰可见。
筋和支撑
厚度约为邻近壁厚的70–100%
提供结构加固,减少收缩气孔,保持尺寸稳定。
分模线
简化并置于最大截面处
减少模具复杂度及飞边,提高铸件质量并降低成本。
机械加工余量
2–6 mm
提供足够余量以保证最终尺寸及表面质量。